close
湖南日報建軍特刊
原標題:湖南日報建軍特刊|雙手不再端槍,身軀依然挺直
雙手不再端槍,身軀依然挺直
――向優秀退役軍人致敬
圖①張壽根(右一)到群眾傢裡聽取意見,摸清底數。曾彬 攝
圖②消防義工唐智湘。通訊員 攝
圖③黃常明給光榮院的老人洗腳。
通訊員 攝
圖④危李(左三)和殘疾人員工一起參加助殘活動。 通訊員 攝
二手餐飲設備買賣
圖⑤讀書看報關心時事,仍是92歲張慶功老人每天必備的功課。
沙兆華 攝
雙手不再端槍,身軀卻跟端槍時一樣筆直;生活裡不再有軍號聲聲,但心跳仍有軍營鼓點的節奏。
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之際,我們從全省挑選出5名優秀退役軍人代表,向廣大讀者呈現他們在“人生第二戰場”積極轉型發展,帶頭建設傢鄉、帶頭促進和諧的感人事跡。
張壽根:吃自傢飯,幹公傢活,富一村人
台中二手生財器具
湖南日報記者 陳勇 通訊員 楊忠民 肖慶
檔案
張壽根,生於1966年4月,邵東縣火廠坪鎮木林村人,中共黨員,大專文化。1982年8月至2001年12月,在部隊服役;2002年因病退休回鄉。先後擔任木林村村委會主任、黨支部書記。是邵陽市第十三、十四、十五屆人大代表。
故事
7月19日,酷暑難耐,邵東縣火廠坪鎮木林村退役軍人之傢“慶八一軍地文藝匯演”準備工作緊張忙碌,聯系當地駐軍下鄉演出,自編自演老兵組團創業劇目,腳本改瞭一遍又一遍……這場活動的總導演,就是退役回鄉15年、把貧窮木林領上致富大道的老兵張壽根。
張壽根剛從部隊回來時,身體有病,工資不薄,本可在邵陽城裡享清福。當他回到生他養他的木林村時,發現這裡還是進村沒有路、人畜飲水有時成問題,他覺得自己雖然退役瞭,但軍人的責任還在肩。
“不能幫鄉親們把路修好,我這兵就白當瞭。”他從城裡卷起鋪蓋回到木林,通過鎮黨委、鎮政府考察推薦,先後出任村主任、村黨支部書記,從此,他吃著自傢飯、幹著公傢活、領富一村人。自己拿出40萬元,又多方籌資300多萬元,開辟出涉及2個鄉鎮、橫跨5個村、全長5公裡、路幅8米的主道路,並進行全面硬化。為解決安全飲水和節水灌溉問題,他又籌資80多萬元,修建瞭一個容積300立方米深井和一個容積500立方米的高山水塔,全村受幹旱影響嚴重的村民都能喝上安全、清潔的自來水,還能保障部分農田的灌溉。
近年來,張壽根招商引資500多萬元,在村裡興辦瞭乳膠廠、印花廠、養豬場等5傢民營企業。2014年,成功引進多特農業有限公司,在木林村投資2000萬元,建成瞭5000多畝標準化藥材種植基地,流轉土地1萬畝,為本村和周邊村群眾提供就業崗位100餘個,帶動農民種植藥材50餘戶。開辟300多畝荷花基地,除荷花觀賞和蓮子的收入外,還開展荷花魚、荷花蛙養殖,增收前景一片喜人。
成立於2015年的木林村退役軍人之傢,承擔邵陽市退役軍人教育培訓任務,退役軍人來這裡學習種植養殖技術,到村辦企業上崗實操,隨到隨訓。張壽根說:“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抱團創業正逢其時,我們搞這個市級培訓中心,就是希望孵化產業落戶木林村。”目前,這裡有四五百名學員,孵化瞭中藥材種植基地、農傢樂、養殖場等,吸引瞭外地許多慕名而來的退伍軍人參與創業。
在張壽根帶領下,木林村成功走出瞭一條扶持農民創業、建立生產基地、完善農業組織模式、發展生態高效農業的道路,鄉親們日子越過越紅火。木林村先後獲得瞭邵東縣新農村建設示范點、邵東縣清潔能源示范村、省級衛生示范村、省生態示范村等榮譽稱號。張壽根也被省民政廳、省軍區政治部評為“全省先進軍休幹部”。
唐智湘:十年公益路,溫暖星城人
湖南日報記者 陳昂昂
檔案
唐智湘,1984年出生於湖南永州。退役後創立“厚天消防義工團”,目前註冊的消防義工已達1000餘人。2012年,義工團獲首屆全國119消防先進集體;2014年,湖南省委授予“第三屆湖南省優秀青年志願者組織獎”。2017年7月24日,唐智湘當選湖南省“優秀退伍老兵”。
故事
唐智湘出生在永州藍山的一個小山村裡。警校畢業後,懷揣英雄夢的他成為瞭一名光榮的消防戰士。軍營裡的時光總是短暫的,退伍以後的唐智湘一直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消防做點什麼。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唐智湘在長沙創立瞭“厚天消防義工團”,他決定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幫助更多人瞭解消防、預防火災。義工團創立之初,日子十分艱難。唐智湘隻身一人騎著摩托車,奔走在宣講消防知識的路上。他每年自掏腰包超過15萬元,耗費瞭大量時間精力。傢人和朋友都十分不理解,也有人質疑他是在作秀。面對質疑,唐智湘沒有辯解,隻是更加堅定瞭自己的義工之路。
厚天消防義工團是全國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民間自發組織的非盈利性消防義工團體。2012年對於義工團來說是跨越發展的重要一年,同時也是唐智湘個人生活最困難的一年。這一年,唐智湘自作主張把父親最後支持他的10萬元購房款,全部用於義工團的運作經費。這一年,唐智湘毅然放棄瞭之前從事的文化傳播公司唯一的賺錢項目,全身心地投入到義工團的轉型發展中。
唐智湘的妻子程芳,是厚天的第一批消防義工。義工團主要的任務就是在市民中宣傳普及消防知識,唐智湘將消防知識融入視頻、動畫中,運用多種手段,結合生活中的事例宣講,取得瞭很好效果。
唐智湘說,消防義工的作用在於普及消防知識,“比如高層建築防火,如何制定逃生路線、如何使用消防器材等。這些看上去並不起眼的知識,也許在危難時刻就能救人一命。”隨著時間的推移,唐智湘經常會接到受過培訓的群眾電話,“都是感謝的電話,當初學到的消防知識,在後來的生活中派上瞭用場。這就是我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
10年艱辛公益路。一次次宣講,一次次講座,厚天消防義工團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從原來的“單打獨鬥”成為一個擁有註冊消防義工1000餘人的團隊。據不完全統計,從成立至今,義工團的服務工時超3萬小時,長沙的大街小巷都留下瞭他們的身影,每年超過30萬人次受益。
黃常明:傢就安在光榮院
湖南日報記者 陳昂昂
檔案
黃常明,1964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從1987年開始,他在郴州桂東縣光榮院炊事員的崗位上一幹就是30年,先後服侍照料瞭110餘位孤寡軍烈屬、復員老軍人。他把傢安在瞭光榮院,妻子、女兒成瞭院裡的義工,一傢人都成瞭孤寡老人的親人。
故事
1987年冬,年僅23歲的黃常明退伍回鄉,成為瞭桂東縣光榮院的一名炊事員,一幹就是30年。
光榮院裡住的都是孤寡軍烈屬或復員老軍人,黃常明說,“我也是一名退伍老兵,對他們有一種特殊的親人情感。”做飯時,他都精心搭配,想盡辦法做出讓老人滿意的飯菜。他什麼活兒都搶著幹,還承擔起幫老人洗衣物、提水鏟火、端茶送湯、理發修指甲等瑣事,甚至夜起幫老人蓋被子,從前一天的凌晨5點一直忙到次日凌晨1點。
黃常明的辦公桌裡收藏著一張手寫的發黃的遺囑,那是患心臟病去世的黃振林老人生前留下的。遺囑上清晰地寫著自己的9000餘元存款以及其名下財產繼承人為黃常明。一個光榮院老人的遺產並不多,但沉甸甸的情誼和信任讓黃常明深深感動。黃常明曾一直建議黃振林將遺產留給自己的親人,但黃振林老人堅決不同意。黃振林沒有孩子,但有親弟弟。他在病危時說,自己多次住院動手術是黃常明忙前跑後,自己臥床不起是黃常明端茶送飯、更衣擦澡,他把黃常明當成瞭可以托付一切的兒子。
老人的老去、病痛、離開是無法改變的自然規律,在光榮院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老人離世前受盡病痛折磨,黃常明也跟著受“折磨”,他成瞭桂東縣人民醫院的常客。剪好尿佈為大小便失禁的老人墊上,為老人接導尿管,抱著老人喂湯飯,給老人翻身擦洗……醫院護士用“震撼和感動”來形容看到黃常明護理老人時的心情。每年清明祭拜去世的老人,也成瞭黃常明30年來不變的習慣,黃常明一直以親人的身份表達情意和寄托哀思。
台中收購餐飲設備
黃常明與妻子胡愛蓮結婚27年。但結婚4年後,胡愛蓮沒等到黃常明的回傢,相反,黃常明卻等到瞭胡愛蓮的加入。1993年,胡愛蓮帶著兩歲的女兒住進瞭光榮院,成瞭光榮院的義工,與黃常明一起照顧老人,一幹就是24年。
30年時光荏苒,黃常明真心不改,以自己的一片愛心,收獲瞭光榮院老人的一份真情,更贏得瞭社會各界的尊重。他先後20多次被評為市級以上先進個人,200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復員退伍軍人。2015年,他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受到瞭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危李:待殘疾人員工如親人
湖南日報記者 沙兆華
檔案
危李,43歲,華容縣人,1994年12月應征入伍,在1997年的軍事大比武中致殘。現為湖南拓福傢紡有限公司總經理。因艱苦創業、扶殘濟困,先後榮獲“中國好人”“扶殘助學長江行動愛心大使”“嶽陽市嶽陽樓區十大傑出青年民營企業傢”,2016年獲評全省優秀退伍軍人。
故事
今年全國助殘日期間,危李為困難殘疾人傢庭捐贈瞭價值15萬元的床上用品。近幾年來,在嶽陽市發起的助殘濟困行動中,危李和他的拓福傢紡都會溫暖相助。
危李的父親是一個彈花匠,在傢經營著一個小作坊,1997年底,退伍回傢的危李經常幫忙搭把手。一次,一個顧客彈瞭一床被子,要求再做一個被套,當時可難壞瞭危李父親,但也讓危李萌生出瞭將父親的小作坊拓展成床上用品加工廠的念頭。
創業途中多次受挫,幾番折騰後企業近乎倒閉,危李想到過放棄,但每次他都說服自己“風雨過後是彩虹”。軍營生活塑造瞭危李細致嚴謹的經營理念,功夫不負有心人,小作坊逐步壯大,發展成瞭如今的湖南拓福傢紡有限公司,年銷售額達到2000多萬元。
危李全身心投入到傳統棉胎制作深加工,研發出可水洗的棉花空調被,獲得瞭國傢實用新型發明專利,為企業帶來瞭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產品口碑。
危李經營企業18年,也是與殘疾人手牽手相濡以沫的18年。在公司裡,制度明顯傾斜於殘疾員工,公司現有員工72人,其中殘疾員工51名,一半以上的中層管理人員是殘疾人。
公司廠房裡,針對不同程度的殘疾人,總有特別貼心的安排。員工個子矮小,危李特意放低瞭縫紉機機腳,為他們找來適合的矮凳子;肢殘員工行動不方便,各車間就全部使用對講機,方便指令隨時傳達到人,同時,他還把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安排在固定的流水線上。
危李待殘疾人員工如親人。2014年,一名新進廠的聾啞女員工半夜離廠出走,危李急懵瞭,發動全廠員工出去找人,5天後終於找到女孩。詢問原因,才知道女孩因為不適應那個工作崗位,性格封閉的她想到離廠,通過安撫和調整崗位,聾啞女孩感受到瞭廠裡的溫暖,如今,她已成為瞭一名優秀員工。近年來,危李還撮合瞭4對殘疾人喜結良緣,讓他們在廠裡安傢。
2016年7月,省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將全省首傢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基地安置在拓福傢紡。基地成立後,公司投入40萬元添置瞭生活和娛樂設施,還安裝瞭3部電梯,方便殘疾人出行,如今基地已接納重度、智力和精神殘疾的員工21名,使他們在拓福找到瞭“傢”的歸屬。
張慶功:92歲“老兵”不減忠誠本色
湖南日報記者 沙兆華
通訊員 陳昆侖 鄧鼎妮
檔案
張慶功,株洲荷塘區石子頭社區離休幹部,1926年出生,1942年3月參加抗日戰爭,1985年在株洲市模具廠離休,2007年後連續10年義務給各中小學校學生上法治課及愛國主義教育課,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普法老爺爺”。2011年被評為湖南省優秀黨員,2017年被評為2016年度湖南最具影響力法治人物。
故事
在今年92歲的張慶功的案頭,有幾部他自己的著作。8年前,84歲的他開始瞭《老兵回眸》20萬字的寫作,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隨之講述世界戰爭史的《老兵情懷》、謳歌黨的詩集《老兵心韻》相繼問世。
1942年春天,當時年僅16歲的張慶功,在山西沁源縣老傢附近村裡找到革命隊伍,參軍第一天就拿著槍和手榴彈上瞭抗日戰場。從那以後,他堅定不移跟著部隊,在槍林彈雨裡,經歷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朝鮮戰爭。
1959年,張慶功離開部隊,來到瞭株洲洗煤廠。1982年在株洲市模具廠離休。雖然離崗瞭,但他一直在廠離休辦發揮餘熱。
2006年,張慶功被轉到株洲市荷塘區委老幹部局管理,學習、活動、發揮餘熱有瞭更廣闊的平臺。此後,張慶功越來越多地參加社會活動,向青少年、黨員幹部、社區群眾講授革命傳統,通過再學習,再教育,張老自身的知識和視野越來越豐富,具備瞭較高的理論水平。
2007年,黨的十七大召開之後,他主動找到荷塘區石子頭社區黨支部書記,要求為社區黨員上“黨課”。他的黨課講得生動豐富,社區黨員個個聽得津津有味。從此,他堅持每月為社區黨員上一次黨課。2007年底,他又主動參加荷塘區老幹部十七大精神宣講團,他的宣講緊跟時事,淺顯易懂,讓人受益匪淺。2008年,荷塘區委宣傳部聘請他為“荷塘區時事政治宣講員”。2011年,株洲市紀律檢查委員會聘請他為“廉政建設宣講員”。為瞭上好每一堂課,80多歲高齡的他,主動學習電腦,每天上網收集宣講資料。
當看到青少年因不懂法走上犯罪道路時,張老利用在學校宣講的機會,開始探索向青少年普法。暑假期間,是他最忙碌的時候,冒著酷暑,來到學校社區為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及法律、法規知識培訓等。
“孩子們喜歡聽戰爭故事,我就從自身經歷說起,隨後慢慢講到祖國隻有強大,外人才不敢欺侮,每個人都應該為祖國的強大貢獻力量。一個孩子聽完對我說,爺爺,我們應該為祖國好好學習。”老人感到十分欣慰。
如今,精神體力有些不支的張老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到處宣講,但是看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他還是按捺不住要寫詩贊美,他說:“熱愛、忠誠是一個共產黨員的生命本色!”
原標題:湖南日報建軍特刊|雙手不再端槍,身軀依然挺直
雙手不再端槍,身軀依然挺直
――向優秀退役軍人致敬
圖①張壽根(右一)到群眾傢裡聽取意見,摸清底數。曾彬 攝
圖②消防義工唐智湘。通訊員 攝
圖③黃常明給光榮院的老人洗腳。
通訊員 攝
圖④危李(左三)和殘疾人員工一起參加助殘活動。 通訊員 攝
二手餐飲設備買賣
圖⑤讀書看報關心時事,仍是92歲張慶功老人每天必備的功課。
沙兆華 攝
雙手不再端槍,身軀卻跟端槍時一樣筆直;生活裡不再有軍號聲聲,但心跳仍有軍營鼓點的節奏。
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之際,我們從全省挑選出5名優秀退役軍人代表,向廣大讀者呈現他們在“人生第二戰場”積極轉型發展,帶頭建設傢鄉、帶頭促進和諧的感人事跡。
張壽根:吃自傢飯,幹公傢活,富一村人
台中二手生財器具
湖南日報記者 陳勇 通訊員 楊忠民 肖慶
檔案
張壽根,生於1966年4月,邵東縣火廠坪鎮木林村人,中共黨員,大專文化。1982年8月至2001年12月,在部隊服役;2002年因病退休回鄉。先後擔任木林村村委會主任、黨支部書記。是邵陽市第十三、十四、十五屆人大代表。
故事
7月19日,酷暑難耐,邵東縣火廠坪鎮木林村退役軍人之傢“慶八一軍地文藝匯演”準備工作緊張忙碌,聯系當地駐軍下鄉演出,自編自演老兵組團創業劇目,腳本改瞭一遍又一遍……這場活動的總導演,就是退役回鄉15年、把貧窮木林領上致富大道的老兵張壽根。
張壽根剛從部隊回來時,身體有病,工資不薄,本可在邵陽城裡享清福。當他回到生他養他的木林村時,發現這裡還是進村沒有路、人畜飲水有時成問題,他覺得自己雖然退役瞭,但軍人的責任還在肩。
“不能幫鄉親們把路修好,我這兵就白當瞭。”他從城裡卷起鋪蓋回到木林,通過鎮黨委、鎮政府考察推薦,先後出任村主任、村黨支部書記,從此,他吃著自傢飯、幹著公傢活、領富一村人。自己拿出40萬元,又多方籌資300多萬元,開辟出涉及2個鄉鎮、橫跨5個村、全長5公裡、路幅8米的主道路,並進行全面硬化。為解決安全飲水和節水灌溉問題,他又籌資80多萬元,修建瞭一個容積300立方米深井和一個容積500立方米的高山水塔,全村受幹旱影響嚴重的村民都能喝上安全、清潔的自來水,還能保障部分農田的灌溉。
近年來,張壽根招商引資500多萬元,在村裡興辦瞭乳膠廠、印花廠、養豬場等5傢民營企業。2014年,成功引進多特農業有限公司,在木林村投資2000萬元,建成瞭5000多畝標準化藥材種植基地,流轉土地1萬畝,為本村和周邊村群眾提供就業崗位100餘個,帶動農民種植藥材50餘戶。開辟300多畝荷花基地,除荷花觀賞和蓮子的收入外,還開展荷花魚、荷花蛙養殖,增收前景一片喜人。
成立於2015年的木林村退役軍人之傢,承擔邵陽市退役軍人教育培訓任務,退役軍人來這裡學習種植養殖技術,到村辦企業上崗實操,隨到隨訓。張壽根說:“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抱團創業正逢其時,我們搞這個市級培訓中心,就是希望孵化產業落戶木林村。”目前,這裡有四五百名學員,孵化瞭中藥材種植基地、農傢樂、養殖場等,吸引瞭外地許多慕名而來的退伍軍人參與創業。
在張壽根帶領下,木林村成功走出瞭一條扶持農民創業、建立生產基地、完善農業組織模式、發展生態高效農業的道路,鄉親們日子越過越紅火。木林村先後獲得瞭邵東縣新農村建設示范點、邵東縣清潔能源示范村、省級衛生示范村、省生態示范村等榮譽稱號。張壽根也被省民政廳、省軍區政治部評為“全省先進軍休幹部”。
唐智湘:十年公益路,溫暖星城人
湖南日報記者 陳昂昂
檔案
唐智湘,1984年出生於湖南永州。退役後創立“厚天消防義工團”,目前註冊的消防義工已達1000餘人。2012年,義工團獲首屆全國119消防先進集體;2014年,湖南省委授予“第三屆湖南省優秀青年志願者組織獎”。2017年7月24日,唐智湘當選湖南省“優秀退伍老兵”。
故事
唐智湘出生在永州藍山的一個小山村裡。警校畢業後,懷揣英雄夢的他成為瞭一名光榮的消防戰士。軍營裡的時光總是短暫的,退伍以後的唐智湘一直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消防做點什麼。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唐智湘在長沙創立瞭“厚天消防義工團”,他決定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幫助更多人瞭解消防、預防火災。義工團創立之初,日子十分艱難。唐智湘隻身一人騎著摩托車,奔走在宣講消防知識的路上。他每年自掏腰包超過15萬元,耗費瞭大量時間精力。傢人和朋友都十分不理解,也有人質疑他是在作秀。面對質疑,唐智湘沒有辯解,隻是更加堅定瞭自己的義工之路。
厚天消防義工團是全國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民間自發組織的非盈利性消防義工團體。2012年對於義工團來說是跨越發展的重要一年,同時也是唐智湘個人生活最困難的一年。這一年,唐智湘自作主張把父親最後支持他的10萬元購房款,全部用於義工團的運作經費。這一年,唐智湘毅然放棄瞭之前從事的文化傳播公司唯一的賺錢項目,全身心地投入到義工團的轉型發展中。
唐智湘的妻子程芳,是厚天的第一批消防義工。義工團主要的任務就是在市民中宣傳普及消防知識,唐智湘將消防知識融入視頻、動畫中,運用多種手段,結合生活中的事例宣講,取得瞭很好效果。
唐智湘說,消防義工的作用在於普及消防知識,“比如高層建築防火,如何制定逃生路線、如何使用消防器材等。這些看上去並不起眼的知識,也許在危難時刻就能救人一命。”隨著時間的推移,唐智湘經常會接到受過培訓的群眾電話,“都是感謝的電話,當初學到的消防知識,在後來的生活中派上瞭用場。這就是我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
10年艱辛公益路。一次次宣講,一次次講座,厚天消防義工團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從原來的“單打獨鬥”成為一個擁有註冊消防義工1000餘人的團隊。據不完全統計,從成立至今,義工團的服務工時超3萬小時,長沙的大街小巷都留下瞭他們的身影,每年超過30萬人次受益。
黃常明:傢就安在光榮院
湖南日報記者 陳昂昂
檔案
黃常明,1964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從1987年開始,他在郴州桂東縣光榮院炊事員的崗位上一幹就是30年,先後服侍照料瞭110餘位孤寡軍烈屬、復員老軍人。他把傢安在瞭光榮院,妻子、女兒成瞭院裡的義工,一傢人都成瞭孤寡老人的親人。
故事
1987年冬,年僅23歲的黃常明退伍回鄉,成為瞭桂東縣光榮院的一名炊事員,一幹就是30年。
光榮院裡住的都是孤寡軍烈屬或復員老軍人,黃常明說,“我也是一名退伍老兵,對他們有一種特殊的親人情感。”做飯時,他都精心搭配,想盡辦法做出讓老人滿意的飯菜。他什麼活兒都搶著幹,還承擔起幫老人洗衣物、提水鏟火、端茶送湯、理發修指甲等瑣事,甚至夜起幫老人蓋被子,從前一天的凌晨5點一直忙到次日凌晨1點。
黃常明的辦公桌裡收藏著一張手寫的發黃的遺囑,那是患心臟病去世的黃振林老人生前留下的。遺囑上清晰地寫著自己的9000餘元存款以及其名下財產繼承人為黃常明。一個光榮院老人的遺產並不多,但沉甸甸的情誼和信任讓黃常明深深感動。黃常明曾一直建議黃振林將遺產留給自己的親人,但黃振林老人堅決不同意。黃振林沒有孩子,但有親弟弟。他在病危時說,自己多次住院動手術是黃常明忙前跑後,自己臥床不起是黃常明端茶送飯、更衣擦澡,他把黃常明當成瞭可以托付一切的兒子。
老人的老去、病痛、離開是無法改變的自然規律,在光榮院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老人離世前受盡病痛折磨,黃常明也跟著受“折磨”,他成瞭桂東縣人民醫院的常客。剪好尿佈為大小便失禁的老人墊上,為老人接導尿管,抱著老人喂湯飯,給老人翻身擦洗……醫院護士用“震撼和感動”來形容看到黃常明護理老人時的心情。每年清明祭拜去世的老人,也成瞭黃常明30年來不變的習慣,黃常明一直以親人的身份表達情意和寄托哀思。
台中收購餐飲設備
黃常明與妻子胡愛蓮結婚27年。但結婚4年後,胡愛蓮沒等到黃常明的回傢,相反,黃常明卻等到瞭胡愛蓮的加入。1993年,胡愛蓮帶著兩歲的女兒住進瞭光榮院,成瞭光榮院的義工,與黃常明一起照顧老人,一幹就是24年。
30年時光荏苒,黃常明真心不改,以自己的一片愛心,收獲瞭光榮院老人的一份真情,更贏得瞭社會各界的尊重。他先後20多次被評為市級以上先進個人,200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復員退伍軍人。2015年,他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受到瞭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危李:待殘疾人員工如親人
湖南日報記者 沙兆華
檔案
危李,43歲,華容縣人,1994年12月應征入伍,在1997年的軍事大比武中致殘。現為湖南拓福傢紡有限公司總經理。因艱苦創業、扶殘濟困,先後榮獲“中國好人”“扶殘助學長江行動愛心大使”“嶽陽市嶽陽樓區十大傑出青年民營企業傢”,2016年獲評全省優秀退伍軍人。
故事
今年全國助殘日期間,危李為困難殘疾人傢庭捐贈瞭價值15萬元的床上用品。近幾年來,在嶽陽市發起的助殘濟困行動中,危李和他的拓福傢紡都會溫暖相助。
危李的父親是一個彈花匠,在傢經營著一個小作坊,1997年底,退伍回傢的危李經常幫忙搭把手。一次,一個顧客彈瞭一床被子,要求再做一個被套,當時可難壞瞭危李父親,但也讓危李萌生出瞭將父親的小作坊拓展成床上用品加工廠的念頭。
創業途中多次受挫,幾番折騰後企業近乎倒閉,危李想到過放棄,但每次他都說服自己“風雨過後是彩虹”。軍營生活塑造瞭危李細致嚴謹的經營理念,功夫不負有心人,小作坊逐步壯大,發展成瞭如今的湖南拓福傢紡有限公司,年銷售額達到2000多萬元。
危李全身心投入到傳統棉胎制作深加工,研發出可水洗的棉花空調被,獲得瞭國傢實用新型發明專利,為企業帶來瞭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產品口碑。
危李經營企業18年,也是與殘疾人手牽手相濡以沫的18年。在公司裡,制度明顯傾斜於殘疾員工,公司現有員工72人,其中殘疾員工51名,一半以上的中層管理人員是殘疾人。
公司廠房裡,針對不同程度的殘疾人,總有特別貼心的安排。員工個子矮小,危李特意放低瞭縫紉機機腳,為他們找來適合的矮凳子;肢殘員工行動不方便,各車間就全部使用對講機,方便指令隨時傳達到人,同時,他還把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安排在固定的流水線上。
危李待殘疾人員工如親人。2014年,一名新進廠的聾啞女員工半夜離廠出走,危李急懵瞭,發動全廠員工出去找人,5天後終於找到女孩。詢問原因,才知道女孩因為不適應那個工作崗位,性格封閉的她想到離廠,通過安撫和調整崗位,聾啞女孩感受到瞭廠裡的溫暖,如今,她已成為瞭一名優秀員工。近年來,危李還撮合瞭4對殘疾人喜結良緣,讓他們在廠裡安傢。
2016年7月,省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將全省首傢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基地安置在拓福傢紡。基地成立後,公司投入40萬元添置瞭生活和娛樂設施,還安裝瞭3部電梯,方便殘疾人出行,如今基地已接納重度、智力和精神殘疾的員工21名,使他們在拓福找到瞭“傢”的歸屬。
張慶功:92歲“老兵”不減忠誠本色
湖南日報記者 沙兆華
通訊員 陳昆侖 鄧鼎妮
檔案
張慶功,株洲荷塘區石子頭社區離休幹部,1926年出生,1942年3月參加抗日戰爭,1985年在株洲市模具廠離休,2007年後連續10年義務給各中小學校學生上法治課及愛國主義教育課,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普法老爺爺”。2011年被評為湖南省優秀黨員,2017年被評為2016年度湖南最具影響力法治人物。
故事
在今年92歲的張慶功的案頭,有幾部他自己的著作。8年前,84歲的他開始瞭《老兵回眸》20萬字的寫作,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隨之講述世界戰爭史的《老兵情懷》、謳歌黨的詩集《老兵心韻》相繼問世。
1942年春天,當時年僅16歲的張慶功,在山西沁源縣老傢附近村裡找到革命隊伍,參軍第一天就拿著槍和手榴彈上瞭抗日戰場。從那以後,他堅定不移跟著部隊,在槍林彈雨裡,經歷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朝鮮戰爭。
1959年,張慶功離開部隊,來到瞭株洲洗煤廠。1982年在株洲市模具廠離休。雖然離崗瞭,但他一直在廠離休辦發揮餘熱。
2006年,張慶功被轉到株洲市荷塘區委老幹部局管理,學習、活動、發揮餘熱有瞭更廣闊的平臺。此後,張慶功越來越多地參加社會活動,向青少年、黨員幹部、社區群眾講授革命傳統,通過再學習,再教育,張老自身的知識和視野越來越豐富,具備瞭較高的理論水平。
2007年,黨的十七大召開之後,他主動找到荷塘區石子頭社區黨支部書記,要求為社區黨員上“黨課”。他的黨課講得生動豐富,社區黨員個個聽得津津有味。從此,他堅持每月為社區黨員上一次黨課。2007年底,他又主動參加荷塘區老幹部十七大精神宣講團,他的宣講緊跟時事,淺顯易懂,讓人受益匪淺。2008年,荷塘區委宣傳部聘請他為“荷塘區時事政治宣講員”。2011年,株洲市紀律檢查委員會聘請他為“廉政建設宣講員”。為瞭上好每一堂課,80多歲高齡的他,主動學習電腦,每天上網收集宣講資料。
當看到青少年因不懂法走上犯罪道路時,張老利用在學校宣講的機會,開始探索向青少年普法。暑假期間,是他最忙碌的時候,冒著酷暑,來到學校社區為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及法律、法規知識培訓等。
“孩子們喜歡聽戰爭故事,我就從自身經歷說起,隨後慢慢講到祖國隻有強大,外人才不敢欺侮,每個人都應該為祖國的強大貢獻力量。一個孩子聽完對我說,爺爺,我們應該為祖國好好學習。”老人感到十分欣慰。
如今,精神體力有些不支的張老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到處宣講,但是看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他還是按捺不住要寫詩贊美,他說:“熱愛、忠誠是一個共產黨員的生命本色!”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